首页 小说排行 小说分类 完本小说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佛系小说 > 其他类型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十八章 反响热烈的报告会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十八章 反响热烈的报告会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23 13:40:25 来源:宝书网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周五晚上七点整,三中小礼堂,近500名高三学生齐齐端坐,等着张潮开讲。

毕竟他一模语文145分的神迹已经传遍了年级。就连老师们也很好奇。

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顾言做了简单的介绍以后,气喘吁吁的张潮就站到了讲台上。

面对听众席上一双双充满了清澈的愚蠢的眼睛,张潮又有种梦回前世的感觉,他熟练地弹了弹的麦克风,确定扩音没有问题后,才开口道:

“各位同学,其实语文考145分,并不难……”

台下顿时起了一阵低沉的“嗡嗡”声。如果声音能化成具体的重量的话,张潮此时已经被“装逼犯”这个词压成饼了。

“大家少安毋躁。我说这句话,并不是为了装……炫耀自己,而是和大家真诚地交流分享。我就先从大家最感兴趣的作文说起。很多同学视作文为‘玄学’,本质上,是没有抓住作文审阅的规律。

作文就是考立意、考表达、考积累吗?是,却也不完全是。每一道作文题目,除了要审字面上的题目,更要审字面下的题目,也就是出题者的潜台词。例如今年一模的作文题,给了我们两个材料。

第一个材料是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另一个材料是‘阴沟里翻船’这个俗谚。最后为我们框定了写作的范围,‘慎于难而忽于易’。很多人可能会在第一时间判断这是一道典型的‘二元思辨型’作文题,着眼点在‘难’与‘易’。还有一部分人,审题比较全面,会把‘慎’与‘忽’一并纳入。

但其实我们盯着‘慎于难而忽于易’这几个字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第二则材料当中,对‘阴沟里翻船’这条俗谚的分析部分?里面有很重要的一行字——‘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屡见不鲜了’。

这句话非常重要。它就是解开题目当中潜台词部分的钥匙——也就是大家写出来的作文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那‘现实生活’是不是等于只要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事例,都可以纳入写作范围?要真是这样,那就无远弗届了。

这里的‘现实生活’是有明确指向的。它考的既然是我们这些高中生,当然是希望我们联系自己的现实。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过‘慎于难而忽于易’的事?‘慎于难而忽于易’这句话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发和指导意义?

只有在这个审题的基础上,构筑了这篇作文的底层逻辑,然后才能更加自然地上升一层——由无数个‘我们’构成的这个社会,有没有过‘慎于难而忽于易’的事?很多同学忽略了高层次的立意是要逐步搭建起来的,在写作中常常一起笔就唱高调,一杆子就往‘社会’‘国家’‘民族’‘全人类’的高度上捅,就会显得生硬。

而且我们的出题人,其实未必就想让大家唱高调。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还可以回顾一下去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是一则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但分析部分却很长……”

张潮越讲越顺畅,台下的师生越听越入神。顾言悄声对张婷道:“张潮这小子一点也不怯场啊。这讲的是深入浅出,有些角度我都没有想到。”

张婷点点头道:“他……确实不简单啊。他这脑子怎么长的,对出题人的心理揣摩得这么细腻。”

顾言道:“你可真是捡到了个宝。今年高考,他说不定还能给大家一个惊喜。”

张婷捂着嘴笑道:“别是惊吓就好了。”

顾言道:“就是他的总分,这个……”

张婷闻言,笑容也凝固住了,不知道该接什么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