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排行 小说分类 完本小说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佛系小说 > 其他类型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24章 九等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224章 九等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23 13:40:25 来源:宝书网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第224章三六九等(第1/2页)

(意外地早回家了,所以就先补上一章)

来接张潮的年轻人显然不谙普通话,英语也不甚熟练,略聊两句以后就尴尬地闭嘴了,不过态度很好。

车子在港岛特色的狭窄街道上行驶了十分钟,就来到一家叫做「Books&Talks」的二手书店。

这家书店前半部分堆满了书籍,五颜六色,一直能垒到天花板,老板是个头发斑白、相貌斯文的中年人,看到张潮到来,微笑地点点头,用英文说道:“徐教授在后面。”

张潮顺着指引,穿过书堆,在两个如门神般顶天立地的书柜后面,看到了徐子东。原来这间书店的后半部分隔出了一个能坐六七人的小空间,此时已经坐满了人。

徐子东正在侃侃而谈着什么,看到张潮探进一个脑袋来,就停下了讲话,连忙招呼张潮进来,又让其他人挤了挤,给张潮让出了立足之地。

徐子东介绍道:“这位呢,就是内地这两年最出名的青年作家,张潮。张潮,这些是港理工这边一些文学爱好者,约我来做一个小小的讲座。

学校放暑假了,就在这家书店这里。条件一般,地方太小了。”

张潮笑道:“地方小,氛围好。寸土寸金的地方能挤出这么块地方让大家聚会,那说出的话也算一字千金了。”

看到张潮这么不见外,大家都笑了起来。

张潮拉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对徐子东道:“徐教授刚刚讲到哪里了?继续,我也想听呢。”

徐子东道:“那我换普通话讲。”徐子东是上海人,90年代才移居港岛,普通话自然是好的,粤语才是后学的。

张潮连忙摆手道:“您还是用粤语吧,您粤语应该是‘病毒音’吧?我基本听得懂。”

一番话说得众人又笑了起来。“病毒音”是港式粤语支持者对官方推行的粤语“正音”的一种蔑称。这种语言学上的争论暂且放在一边,“病毒音”吐字清晰,懒音和错读较少,也没有那么多的俚语和英文词掺杂其中,听和说都更容易一些。此外还得到了TVB和ATV的支持,所以新闻播音都用“病毒音”。

像徐子东这样的外来高知,学习粤语自然从“病毒音”入门更容易。张潮也差不多,他的“识听不识讲”要排除港式粤语大量俚语和外来语夹杂的表达。

徐子东闻言就继续讲下去:“……夏志清认为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中国作家们太沉迷于‘感时忧国’,影响了作品的文学性。实际上这是一个后来者,对当时文人的一种苛求。

夏志清虽然也生于20年代,历经过军阀内战、日本入侵,但是他家境优渥,其实距离那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比较远,能比较悠哉游哉地研究文学。

所以他比较推崇张爱玲,某种程度上是出于这种生活背景上的相似。当然,这也造成了他自己的争议。所以,这提醒我们,看文学史,要更重视史料和研究方法方面,作者的观点反而次之。

鲁迅就看出在弱小民族的文学当中,有中国作家最有用、最感兴趣的东西,所以他喜欢波兰文学、北欧文学,却从来不翻译美国和法国的文学……”

讲座大概持续了半个小时,徐子东回答了几个问题后,几个文学爱好者就散了。

不过徐子东特地招呼坐在最后面角落里的一个年轻人道:“嘉翰,你留一下。”

张潮心中微微一动,想到这次港岛的复赛名单当中,就有一个名字叫做“林嘉翰”,难道就是他?

很快,小房间里就只剩下张潮、徐子东,以及叫“嘉翰”的年轻人。

张潮没有着急问,而是先和徐子东聊了起来:“想不到您已经是岭院中文系的系主任了,还会来讲这样的小讲座。”

徐子东自嘲地笑道:“港岛这个地方文学土壤太稀薄了,我们这些搞中文的如果还一直高高在上,那能长出来的苗子就更少了。所以一定要有广种薄收的觉悟。现在这些小团体有邀请我,我只要有空,一般都会来讲。”

张潮疑惑道:“我也算从小看港岛电影、听港岛音乐长大的,按理说这么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经济这么发达,市民的审美高度多元和层次化,应该不至于如此啊?”

徐子东道:“你小时候看的那些呢,是即食文化,或者叫快餐文化,是港岛的主流文化。因为这边的生存压力太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