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排行 小说分类 完本小说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佛系小说 > 其他类型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64章 揪出一个素质教育的叛徒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第264章揪出一个素质教育的叛徒(第1/2页)

张潮投给《中国读书报》的文章《致“石岸”的一封信》以最快速度被刊发了,在这封公开信中,张潮不仅对“石岸”长文中的观点表示赞同,还是赞扬了他研究“80后”作家群展现出的广阔学术视野。公开信中写道: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是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话,但是却为我们揭示了文学批评所面临的巨大困境:文学批评永远不可能完全客观,因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评论,本身就是所评论的对象与评论的标准的同时呈现。】

【文学批评的对象有一个渐次展开的过程,所以标准也有一个自我展示进而自我修正的过程。这意味着,尽管我们追求客观性,但文学批评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色彩,因为每个批评家的知识背景、文化视野和个人经验都不同。】

【相对主义把文学史降为一系列散乱的、不连续的残篇断简,割裂了文学批评的整体性和绵延性评价标准;而大部分的绝对主义论调,不是仅仅为了趋奉即将消逝的当代风尚,就是设定一些抽象的、非文学的理想,导致批评标准的僵化和一劳永逸】

【“石岸”很好地平衡了文学批评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既没有掉入相对主义的泥潭,也没有掉入绝对主义的陷阱。他强调学术研究应有历史感,文学评论应有现实感,两者应各有明确的领域、方法和聚焦,但在根本上,又统一于扎根现实的问题意识。】

【这种观点既避免了相对主义所导致的无标准和无原则的批评,也避免了绝对主义那种忽视个体差异和历史背景的单一视角。】

……

“张潮这小子转性了?”于华正在办公室里整理资料。学生们已经放假了,老师们还得再上几天班。燕师大不是中小学,不可能一放假学校就空了。

得益于张潮这一届“作家班”的成功,这一届燕师大的“作家班”人员达到了20人,除了鲁院高研班固定委培的学员外,有一半都是通过考试录取的。

这一半学生,年龄基本都在30岁以下,学历都在本科以上,学的也不都是中文专业,甚至都算不上专业作家,只是发表过一些作品的兼职作家。

但是于华认为这样才真正实现了“作家班”为文学造血的初衷。

像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叫做“陆原”的学生送过来的。陆原毕业于人大,原本是学经济的,外语极好,甚至可以做文学翻译。他没买上回南宁的票,就先在学校再住一阵,这天看到报纸就兴冲冲地带上来找于华了。

陆原听到于华这么评价张潮,不禁笑道:“我也觉得和张潮的性格大不相同。他原来不是非常抗拒被称为‘80后’作家吗?而且和批评界关系也僵硬。”

于华看了一眼陆原,道:“看来你们对张潮的误会都很深呐?”

陆原道:“平时都是从报纸、电视里看到他,不是在和人吵架,就是和人吵架的路上……就感觉,挺记仇的……”说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于华指了指手里的报纸说道:“你们还没有这个‘石岸’了解他。我说的‘转性’,不是说张潮夸人,而是说张潮这篇‘文学批评的批评’写的很有水平,我以为他突然对文艺理论感兴趣了呢。”

陆原尴尬地笑了笑道:“原来是这样啊。”

于华嘟囔地道:“你们都把张潮当什么人了?他心眼可没有那么小。”

陆原好奇地道:“张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于华沉思了一会,才道:“首先他是一个好作家,也是一个好学生。围绕他的争议,卷入里面的人确实有是非之分;但是这些争议本身,其实是他怎么也躲不开的。”

陆原愕然道:“这怎么讲?”

于华解释道:“你还记得他是怎么进入大家的视野,走上这条道路的?”

陆原不假思索地道:“就是04年新理念作文大赛那次吧?他写的那几篇文章棒极了,简直是剥皮拆骨。”说起张潮之前写的文章,陆原兴奋了起来。

于华叹了口气道:“是啊,他是从‘打倒新理念’这条路走出来的,又这么年轻,注定就争议缠身。人,可以不信因果,但是要信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的那句话——‘人是其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新理念作文大赛’是在最鼎盛的时候,被张潮几篇文章、几场访谈打落谷底的。你知道那一年初赛的投稿文章有多少篇吗?40万!”

陆原显然没关注过这个数字,一下子被惊到了,张大了嘴:“40万?这么多?”

于华点点头道:“所以那年叫我当评委我没去嘛,我也吓到了。40万篇文章,就算有一稿多投的,也意味着至少有20多万热爱文学的青少年给《新芽》杂志投了稿。

这里面又有多少是怀揣着‘一篇作文上大学’梦的?不说其他,最后入围复赛那200多人,他们距离这个宝贵的机会只有一步之遥。结果呢?

这些原本能靠‘一篇作文上大学’的学生,梦碎上海。张潮却凭借打碎他们梦想得到的契机,进入大学。你就说这招恨不招恨吧?”

陆原有些懂了,但是还是有些关键之处不明白,问道:“这些不都是些学生吗?他们能有多大能量?”

于华乜了他一眼,说道:“每个学生后面都是一个家庭,你怎么知道他们的家长是怎么想的?再说了,‘新理念作文大赛’牵涉的各方关系太复杂了……

你就说张潮就这一下,沾染了多少他不知道的‘社会关系’吧?这些‘社会关系’又会牵扯到多少‘关系’的‘关系’?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所以你发现了吗,张潮每次陷入争议漩涡,永远都有推波助澜、唯恐天下不乱的力量。这些力量也许不会主动找张潮的麻烦,但是张潮有麻烦,他们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好了,我们还是说回这篇文章吧。你觉得‘石岸’和张潮分别写得怎么样?”毕竟自己也做过第一届新理念作文大赛的评委,有些东西并不方便对学生明言。

陆原思考了一会儿道:“‘石岸’的视野更开阔,张潮的笔触更深刻,都写得很好。算起来,我也是‘80后’,‘石岸’那个‘80后注定是90年代之子’的论断,我也很佩服。”

于华道:“你说的不错。这样,你把这些资料整理一下,发到咱们班的QQ群里去。下学期我们拿出一点时间,专门做一个‘80后’作家和作品的研究课题。

大家都利用寒假时间思考一下这个课题应该怎么展开?”

陆原兴奋地道:“好嘞!那到时候,会让一些‘80后’作家来班上交流什么的吗?”

于华道:“你说的是张潮吧?”

陆原不好意思地笑了。于华道:“下学期开学就让他来给大家讲讲。当然不止他一个,韩涵、小四这样标志性的人物最好也都请过来。如果可以,我倒想让他们几个坐在一起聊一聊。”

陆原讶道:“你不怕他们现场就掐起来?”

于华自信地道:“有我在,不怕。”

就在于华与陆原聊着张潮的时候,张潮真的在“头皮发麻”。他眼前摊开了一个剪报本,上面全部都是他成名以来的各种报纸报道。

收集者自然是他亲爱的老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