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排行 小说分类 完本小说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佛系小说 > 其他类型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84章 这算……现实主义?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384章 这算……现实主义?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23 13:40:25 来源:宝书网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第384章这算……现实主义?(第1/2页)

“这段写得真精彩!”编辑室里,编辑们对《最后一课》的阅读,也渐入佳境,进度也逐渐统一。

他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主人公“张潮”在最后这节课课堂上的表现和心路历程。作者张潮在这个过程里,细腻入微地对笔下人物的见闻、思绪进行了描写,将过去、现在、现实、回忆……融为一炉——

【粉笔灰簌簌落在讲台边缘,像一场微型雪崩。张潮的食指关节抵着《高考文言文精编》的页脚,声音卡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观”字上。底下四十多颗黑漆漆的脑袋纹丝不动。后排两个男生用试卷折纸飞机,然后从窗户掷出去。纸飞机的机翼掠过教学楼旁边鳞次栉比的水泥房顶时,投下蜉蝣似的阴影。其中一家的房顶已经像下过一场大雪。主人看见了又要找学校闹。试卷上都写着名字,因此并不难查。到时候找班干部一问就知道是哪个老师没有管理好课堂。可是这和张潮有什么关系呢?他要走了。别说两个男生折飞机、扔飞机,只要他们自己不从窗户跳出去,一切也与他无关了。

他看着教室后面的时钟,离下课还有10分钟。他开口准备和学生说些什么,说些不在课本、不在练习、不在试卷上的话。他是语文老师,他爸爸也是语文老师,他从小就看了很多练习和试卷上的阅读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看到某位或有名、或无名的作家深情回忆自己童年时代或者青少年时代的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这些阅读题里的语文老师都会说些漂亮得该用礼盒纸包扎起来的话,值得被他们的学生写进作文里,然后又写进作品里。张潮的爸爸就被自己的学生写进过作品,虽然那个学生只是县作协的成员,从来没有在内刊以外发表过文章。张潮的名字从来没有被印成铅字。去年他已经准备咬紧牙花1600块在期刊上买两个版面,但人家告诉他即使有论文,今年职称也轮不到他。

张潮开口了,然后听见自己二十四岁的声音从教室惨绿色的墙裙里渗出来——那年他第一次站上讲台,白衬衫口袋里别着他爸爸亲手插的钢笔,教案上的每个字都写得很粗、和硬,像他刚从下巴钻出来的胡茬。当时有个扎马尾的女生问:“老师,期末考默写范围能不能划细一点?”他回答:“知识像江水,哪有只舀一瓢的道理?”全班同开始热烈鼓掌,扎马尾的女生用崇拜的眼光看着他。他教学生涯的起点,像一根火柴,点燃的那一刻最灿烂,往后十六年,都是熄灭的过程。他开始觉得那句话是他爸爸说的,他只是坐在教室的后面听课,眼睛刚好超过课桌的桌面,脚尖还搭不到教室的地面。如果是他说的,为什么不记得“马尾辫”的名字……】

刘鹏涛的鼠标滚轮转动得稍微快了一点,立刻就有同事抗议起来:“我还没有看清楚他这里写了几重内容,急什么?眼前的「最后一课」,十六年前的「第一课」,还是童年时代在父亲课堂上……”

“还有父亲被学生写进作品里,我觉得这也算是一条时间线,看后面会怎么发展了。”

“不是还有一个职称评比的。这确实写得有点像意识流,但又不完全像。「张潮」的思维虽然跳跃性强,但触发点还是很明确的。”

“因为他不处于斯蒂芬·德迪勒斯(《尤利西斯》的主人公)的漫游状态啊,所以思维虽然发散,但仍然有明确的焦点存在。”

“好了好了,赶紧看——小刘别理他们,往下滑。”

编辑们又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

【“其实……”张潮松开课本,课本噗一声扑倒在讲台上,腾起一片粉笔灰,“今天这堂课,是我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和刘梅吃饭是在哪里?好像是在学校的食堂;又好像是在家里,不过饭菜是他从食堂打回去的。不过现在说‘最后一次’有些过早。他相信刘梅还是要回到江城的。家里还有她的许多东西,上千块的大风衣、云南旅游买回来的羽绒被、一台戴尔的笔记本电脑,还有结婚时候买的周六福五金。到时候要不要吃一顿‘散伙饭’?毕竟夫妻一场。只是饭店不好找。刘梅不做饭,却长了一根厨子的舌头,糊弄不了。

“老师!”语文课课代表陈敏突然举手,“能不能早点下课?下节英语课要听写单词。”张潮不知道早点下课和听写英语单词之间有什么关系。他准备的漂亮话没有被学生拆开,直接在门口就拒收了。“如果不下课……”是学习委员王磊,“就再讲两道题吧,二模卷子第十五题我还不太理解,为什么‘以’在这里要翻译成‘凭借’,不能翻译成‘通过’。”张潮下意识地道:“要看语境,‘以’在这句话里……”他给学生讲完题以后,已经是晚上10点了,乡村学校的灯又少又暗,回教师宿舍要走过一条被灌木包围的小路。他不怕黑,但灌木里有蛇,他没有带手电。教研组长看到他的窘迫,拍着他肩膀说:“小张啊,教师这行当,最怕把自己当船——你以为在渡别人,其实早搁浅了。”】

“还真是「最后一课」啊!”一个编辑感叹道,“这和都德的《最后一课》,确实是构成了镜像。”其余编辑纷纷点头,对这个结论大家并没有异议。

都德的《最后一课》是世界短篇里的名篇了——撇去阿尔萨斯-洛林与法德两国之间漫长复杂的历史纠葛,以及都德那有些歪的屁股——它的结构颇为简单,但是具有极强的煽动性。

看完以后的读者,哪管你阿尔萨斯-洛林的老百姓说的都是德国话,天上的鸟儿都必须说法国话!

主人公韩麦尔老师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他在课堂上讲述“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的深情,以及下课前在黑板上写出“法兰西万岁”的悲壮,都成为了都德中的经典。

这篇多年来一直都是中国语文课本的必选篇目,所以大家几乎都能背上一段。

而这篇署名“张潮”的短篇《最后一课》,却完全颠覆了“韩麦尔”树立起来的“典型教师”从神坛上拉了下来,赋予了全新的血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4章这算……现实主义?(第2/2页)

主人公“张潮”也曾想象自己能用「最后一课」给学生留下点什么,但是学生却并不在乎。

此刻,笼罩在教师这个职业上的神圣性被消解了,暴露出一个窘迫的、尴尬的、无奈的,甚至是可笑的教师个体。

一个编辑笑道:“他到底是有多不喜欢老师这个职业?”

另一个编辑道:“他爸爸不就是老师吗?估计是有心理阴影!”

“那他还读的是燕师大?”

“读师大不一定要喜欢当老师嘛!”

“行了行了,赶紧看,我觉得只从人物形象来说,这篇就很有价值。以往的文学作品里,很少有人会这么塑造老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