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第408章作者已死?(第1/2页)
张潮在演讲结束以后,只在香港逗留了两天,分别给岭大、港大的中文系学生做了两个讲座以后就回到了燕京。
不少香港的朋友都怂恿他趁着香港的房价低点入手“半山豪宅”“跑马地花园”,都被张潮拒绝了。
虽然他知道香港的房子在往后几年会迎来一波涨价,但是一来与内地房价上涨相比不值一提,二来他也不常来这里,无论空置还是出租都比较麻烦。
有那闲钱还不如在隔壁深圳再买几套。
不过这种拒绝在别人眼里就不一样了——这是张潮对香港那些“劏房作家”们最后的温柔,生怕买个大House刺激到各位。
等他回到燕京时,时间已经到了8月初,整个城市的氛围已经完全不同,如同蒸笼上的馒头,那叫一个喧腾热闹,比正午的太阳还要炽热。
原因无他,第29届奥运会要召开了。
作为中国人民期盼了几十年的运动盛会,举国上下的关注度是空前甚至绝后的,整个燕京也因此变了模样,与张潮2004年刚来时大不相同。
开车在路上,处处能看到飘扬的五环小旗和福娃标志;鸟巢体育馆、水立方游泳馆更是成为了新地标,近乎于科幻的造型随时会撞进眼帘。
张潮倒也买了几场比赛的门票,不过都是篮球比赛的,这一届的梦之队还是很有看头,另外中国男篮再次进入八强……
嘘,这可不兴对人说。
「潮汐文化」其他人没像他这么热爱篮球,反而都买了110米栏的票,就想看着刘翔卫冕奥运冠军。
张潮只能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中拒绝了,他们谁也没有注意到张潮的神色是带着怜悯和惋惜的……
不过在奥运会开始前,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做,就是应《十月》杂志社的邀请,给编辑们说一说《画皮》这篇。
《画皮》已经在《十月》杂志手里一个多星期了,刊发肯定是没有问题,但是鉴于它带给编辑们的迷思与困惑太多,导致对它的解读分歧极大哪怕是主编王占军也不能完全弥合。
这在文学杂志社内部还是不太多见的,所以大家请王占军出面,希望在9月份正式刊发前,让张潮谈谈创作过程和理念。
王占军原本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张潮是否会答应自己的邀请——毕竟自己约稿可是被拒接了电话。
没想到这次张潮答应得特别干脆。
时间就在周六早上,休息日,不过几乎所有《十月》的编辑都早早来到了办公室,期待着张潮的到来。
10点钟,张潮准时出现在《十月》杂志社的编辑室里,穿着一身运动服,满头是汗,还背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篮球,显然是刚从球场来。
张潮是和王占军一起进来的,一下就看到了满脸通红的徐畅畅,笑着道:“你就是「徐畅畅」吧?《画皮》本来是想留给《青春派》的,但是我看到约稿信里你的名字,觉得是个绝妙的巧合,干脆就给《十月》了。
那时候我刚核对完稿子,再晚十分钟就要给《青春派》发过去了。这要是放里,就是俗得不能再俗的巧合——但需要讲究逻辑,但现实不需要。”
王占军也笑着道:“这就是‘无巧不成书了’。”
徐畅畅这才红着脸讷讷地道:“我就说嘛,是巧合。——谢谢您对我的信任!”
张潮点点头,表示不用谢,然后就在大家的簇拥下,来到会议室。
会议室的桌子上已经摆满了瓜果梨桃,完全是个「茶话会」,张潮推辞了坐在主位的要求,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说吧,你们觉得《画皮》哪里还有问题?”张潮微笑着问道。
编辑们面面相觑,虽然之前肚子里酝酿了无数问题,但是真等张潮坐在面前,他们又有些犹豫了。
文学理论界有“作者已死”的说法,本质上是认为作品诞生以后其阐释权不完全属于、甚至是完全不属于作者,而是交到了读者手里。
这里的每一个编辑都至少是“精英读者”,甚至有些本身就是作家,他们对《画皮》虽有困惑,但毕竟见解更多,也有些害怕张潮一开口就把自己的理解给否定了。
再联系到张潮那习惯性的雄辩……所以谁先来开头就成了一个问题。
王占军这时候倒不着急了,悠闲地吹了吹茶缸里的浮沫,轻啜了一口热茶,眼睛都不抬,完全把舞台让给了年轻人们。
徐畅畅见前辈们都保持着奇怪的沉默,索性鼓足勇气,先开口问道:“张潮……老师,我想问一问「徐畅畅」这个角色,你是怎么构思的?”
张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觉得这个角色怎么样?”
徐畅畅闻言眼神中先是闪过一丝思考的犹豫,不过很快就开口道:“粗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她拜金、虚荣、狡黠,是个比较符号化的人物,象征您设想的‘未来’里,**的集合体。”
张潮微微点头,示意徐畅畅继续说下去。
徐畅畅顿了一顿,说道:“但再读两遍,我又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看法——我觉得她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她那种张扬的**和虚荣,只是披在她身上的伪装——
本质上,「徐畅畅」是想通过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积累财富,实现自己跨越社会阶层的渴望。
她身无长物,既不漂亮,也没有什么才艺,更不会经营生意,甚至就连学历都谈不上。按照现在社会的运行规律,她几乎没有任何翻身的可能。